简介:一九四四影片简介: 今天介绍的是爱沙尼亚拍摄的《一九四四》。 提起爱沙尼亚,很多国人毫无记忆,我也只恍惚知道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另两国事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影片的片名已经开宗明义,1944年,是二战历史上的反扑之年。之前横扫欧洲的德军经斯大林格勒一役被斩中断一只同党,完全丧掉了沙场主动权,只剩被动挨打的份。 就是在如许的布景下,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自愿进进德军,在爱沙尼亚阻击苏军。 影片创作发明性的采取了双视角的叙述,从进进德军的爱沙尼亚青年开端,到进进苏军的爱沙尼亚青年的死竣事,完全展示了作为一个弱小平易近族在两个重大的战争机械匹敌中被无情碾压、白白牺牲充作炮灰的悲催命运。 影片豆瓣评分8.1分,投资190万欧元,在爱沙尼亚历史上已经算是破天荒的纪录。 战争排场和投资比起来有点差池称,却也平实传神,没有过量的吹捧和情感衬着,只是在安静的纪录着。 作为战争片,此片的精力内在彰着要高过片中战争排场几个楼层。 本是一家人的两兄弟,为了一场他人的战争,被迫把枪口对准本人的同胞,可即便成功了也没法换来自由身。 “无罪的人不竭自责,有罪的人心安理得。” 说的是谁呢?不弄懂这段历史生怕是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了。 爱沙尼亚平易近族从13世纪形成后就不竭被列国豪强奴役,尤其是被俄罗斯统治长达208年,一向到一战后趁着沙俄闹反动毕竟自力了。 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爱沙尼亚面积只有4.53万平方千米,人口也只有100多万。河山虽小,但却把握着通向大西洋的出海口。 吃到嘴里的肥肉又被吐出来,这让沙俄难熬要死。碍于本人那时也乱的够戗,也就顾不上了。 转眼到了二战,斯大林眼看希特勒四处攻城掠地,感觉情况不妙,为了给本人的紧张口岸圣彼得堡提供充足的战略缓冲,苏联间接出兵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 这类为了本人家屋子不着火,间接拆他人家屋子的做法让爱沙尼亚在二战中间接倒向德国,并把德军视为解放者。 影片中的爱沙尼亚青年就是在这类布景下自愿进进德军的。 郭德纲大爷有句话叫做“你没吃过我的苦,就别劝我大度!”,放在这就挺适合,假如我是爱沙尼亚人,我也进进德军和苏军对着干。 先不说沙俄甚至后来的苏联干的那些缺德事,就是从平易近族崇奉上讲,爱沙尼亚和德国同属于上帝教国家,和苏联的东正教那是有着千年的恩仇的。 这块就不展开讲了,不然今晚是写不完了。 总之,德国人来了,苏联人走了。后来,德国人走了,苏联人又来了! 按斯大林这暴脾性,自是没少修理爱沙尼亚人。苏联红军轰炸了首都塔林等紧张城市,形成大批布衣伤亡。 占领爱沙尼亚后还举行了大规模的拘系和处决。并将多量爱沙尼亚人放逐到苦冷的西伯利亚,同时掺沙子—把俄罗斯人迁进爱沙尼亚,玩当代版釜底抽薪。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丧掉了22万人,固然不及中国的一次南京大残杀死的多,但却相配于战前人口的1/5,同时5.2%的河山被苏联划给了圣彼得堡。 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丛林兄弟”一向战役到1948年,最初一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拘系。 在爱沙尼亚人看来,爱沙尼亚最大的不幸,就是距离上帝太远,距离俄罗斯太近。 直到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帝国大厦倾覆,波罗的海三国立刻撒丫子跑了。 不单是爱沙尼亚,一向到如今,波罗的海三国合营的假想敌都是俄罗斯。 这也就不难解白为何三国会合营进进北约--打可是你北极熊就得投奔大哥珍爱。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爱沙尼亚是前苏联国家中人均GDP最高的,是俄罗斯的两倍不足。 爱沙尼亚收集科技发财,根抵实现无纸化办公,他们收集选总统,收集签公约,收集办公,收集看病,收集传授教养,所有事情都无纸化,号称只有两件事必要当事人加进签名:成婚和离婚。 信任看过这部影戏和体会了这段历史的人城市对爱沙尼亚心生怜悯,同时在心里深处涌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公理?! 让影戏照进历史 让历史照进将来